造化弄人世事无常发表时间:2022-08-01 16:39 造化弄人世事无常,上个世纪的1955年,山西省一个鸟不拉屎的闻喜县,两个小男孩李海仓和冯引亮来到人间,这俩人是邻村,从小一起光屁股玩到大。 李海仓身材矮小,冯引亮身高马大,每次有人欺负李海仓时,冯引亮都会把他挡在自己身后,虽然自己家里并不富裕,但是,只要一有点好吃的,李海仓都会偷拿点给冯引亮吃。 家徒四壁的冯家实在揭不开锅,就把冯引亮送到远房亲戚家,李家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,头脑灵活的李海仓既到镇上找活干,又在村里打零工,李海仓在榨油厂里当过工人,还开过肥皂厂,又当上了村里的经销部经理,他又发现倒卖煤炭可以赚大钱,辞去了经销部经理,拜入安泰集团李安民的门下。 李安民已是焦化大王,李海仓跟他学售,不仅让他在公司吃住,还教他学技术,如何选料、用料,还有炼焦的工序、环节等,就连管理企业的绝活都传授给李海仓。 李安民告诉李海仓,山西的煤炭资源确实丰富,但是一味的搞贩卖,肯定无法长久,只有搞事业才是正道,他知道李海仓不是井底之蛙,就让他轰轰烈烈干一场。 相貌堂堂,身高一米八的冯引亮从远房亲戚家回到了家乡,不出两年就当上了生产队长,和李海仓两人过年过节时不时在一起喝酒聊天,冯引亮承包造纸厂大赚一笔。 冯引亮耗资几十万,建了一座豪宅,又长租了二十亩地,准备再建造纸厂,在得知李海仓需要资金建焦化厂时,冯引亮借给了李海仓一笔钱,李海仓跟县里的水泥厂合作,创办联合焦化厂,工厂才开办一年,不仅收回之前投入的全部成本,而且又赚了四十多万,他紧跟时代步伐,引进技术扩建了三铁焦化厂。 焦化厂,炼铁厂,炼钢厂,轧钢厂,相继诞生,环环相扣,为了进一步扩大商业版图,延长产业链,李海仓又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,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。 海鑫集团应运而生,李海仓出任董事长,拉动经济,解决就业,做慈善,搞扶贫,修路架桥,李海仓荣升闻喜县的政协副主席,山西省工商联副会长。 造化弄人世事无常,冯引亮的纸场供电出了问题,修了几次也没能解决,他找到李海仓,兄弟,我这厂子的电最近总是出问题,你看咱们的工厂离得这么近,能不能让我在你这接个线,到时候装个表,按表计费? 李海仓说,兄弟之间不必客气,我马上派人去接,问题是,在接通电之后,李海仓的员工发现,隔壁造纸厂机器天天运转,这电表却不见转,经过检查,李海仓的员工发现造纸厂是在偷电,就把线给断了,冯引亮得知后,火冒三丈,自己当初那么帮他,现在怎么对自己这么小气,用点电都不行? 冯引亮诸事不顺,前有断电,后又被查出偷税漏税,需要补交税费和罚款,又想起了李海仓,就拨通了电话,接线的并不是自己发小,那人告诉他董事长很忙。 冯引亮自己当初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,怎么现在连发小都联系不到了,他觉得李海仓这是在摆架子,自己补交了罚款,造纸厂环保不合格被关停了。 面临绝境的冯引亮再次找到李海仓,希望他能够利用一下自己的人脉,挽救一下他的造纸厂,李海仓认为这是大势所趋,就算救得了他一时,也保不了他一辈子。 造纸厂关停后,心高气傲的冯引亮并不甘心就此服输,一门心思地琢磨怎么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,他进入了股市,没多久,就赔了个精光,他又混迹于兰州,想东山再起,还是铩羽而归。 冯引亮又回到了家乡,西装革履,一副大老板的模样,决定最后一次找李海仓帮忙,他想把造纸厂的那块地以180万的价格转让给李海仓,用来支持海鑫集团的发展。 李海仓表示可以出120万,冯引亮却不愿意,每天打电话催李海仓180万收购,面对纠缠不休的电话,李海仓索性不接了,冯引亮背上两把猎枪,开着桑塔纳直奔李海仓的公司。 造化弄人世事无常,冯引亮刚进办公室不久,外面的人就听见砰的一声,一开始都以为是董事长在摔茶杯,但紧接着又是砰的一声,大家才意识到不对,一开门,只见两人都躺在血泊中。 海鑫集团是个家族企业,在李海仓去世后,集团的实际掌权人变成了创业元老辛存海和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,呼声最高的是让李天虎来成为新掌门,老爷子认为这是李海仓辛苦打下的江山,理应传给他儿子,就这样,推脱不下的李兆会,最后坐上了董事长的位子,李兆会说,这个企业是我父亲一点一点打下的江山,我绝对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。 李兆会一顿操作猛如虎,直接将自己的身价抬到了125亿,成为山西首富,众人看看皆称他为商业奇才,为了迎娶明星车晓举办的那场豪华婚礼让他出尽了风头。 世上的喜剧并不都与金钱有关,而悲剧却往往与其密不可分,李兆会痴迷股市,再加上钢铁价格大跌,他依然挥金如土,大量的资金流失,海鑫集团轰然倒塌,李兆会人间蒸发。 造化弄人世事无常,李海仓遇刺身亡,李兆会面对记者说,如果你是我,你的感受呢? 如果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的话,就可以或多或少的了解我的感受,如果你可以回答我的问题,我认为采访是完全可以进行的,价值观肯定会有所变化。 的确,事情来得太突然了,当时我的脑子是一片空白,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,之所以会反问你们,也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,小时候我出生在农民家庭,平稳地渡过了小学生涯,对企业是什么一窍不 通,不愁吃,不愁穿,无忧无虑,小学时候学习很好,初中之后,家里条件优越,自我感觉条件好。 十几岁,总觉得见的世面多,不刻苦,这之前玩的时间多,不专心读书,在同龄中以我为中心,孩子王,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,逃过课,去田野里玩野东西。 初二时候,学习成绩一落千丈,父亲不断批评、指责,面对父亲的这些批评、指责,当时我十分矛盾,就想方设法的推卸责任,推卸罪名,你都没有关心过我,没有一次去学校看过我,凭什么管我,我曾经一度想辍学,我跟父亲说,让我帮你打工吧,一门心思不想读书。 父亲问我,你不读书,将来干什么?自己当时不理解,甚至有点恨父亲,父亲送我到太原的一家私立学校读书,独立一年,吃尽了苦头,他有意地让我体验一下人生的酸甜苦辣。 那时父亲只给我够日常生活开销所需的钱,那时候我开始感到,钱自己不去赚是没有的,初中毕业后,中考成绩不是很好,自己又想换个环境,体验一下人生。 父亲联系的是一家美国大学,就在签证已经拿到手之时,六叔不同意,他担心我自控能力不强,会学坏,提出让我和他一起在澳洲学习,自己和六叔李文杰谈了很多,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在澳洲,开始理解父亲 ,当时理解程度还是不够深,有一次回来,到父亲的办公室玩,服务员拿出纸条给我看,纸条上写着,我太累了。 那是父亲的字,自己看了后哭了,自己开始感到自己以前对父亲的不理解,感到自己不对,开始为父亲考虑,2003年1月22日之前的3个月,开始写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信,是写给父亲的。 写了从来没 有在电话里讲出的话,都写在那封信中,劝父亲少抽烟,少喝酒,有了这几年在澳洲的感受,对家庭、企业以及父亲、母亲的看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。 没想到这第一封信也成了自己和父亲的最后一封信,那封信的内容是告诉父亲春节不回来了,利用假期补功课,并开始兼工,在电脑网吧兼职,父亲不幸,海鑫方面通知我奶奶病,我打电话问母亲,我在电话中听到母亲沙哑的声音,自己顺口问了句,我爸在哪儿?母亲说,你爸去公司了。 在香港机场转机时,自己坐在飞机的最后一排,看到前面两个香港女孩在读报纸,她们说,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遇害身亡了 ,当时自己下意识地打开了香港华声报,在头版头条上赫然写着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遇害身亡,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白,泪流不止,久久不能思考。 下了飞机,问前来接我的人,到底怎么了,当时自己除了急躁、烦,就没有别的了,母亲怎么样了? 妹妹知道吗?简直是没有一点主意了,车开回来,就被围上来的人换上了孝服。 当时没有想到怎么去安慰妈妈、妹妹,叔叔们说,你回家看看你母亲吧,这两天你妈滴水未进,我意识到我们家就剩我一个男人了,以后的事情怎么办?企业怎么办?觉得 自己无能为力。 对企业来说,当时有太多的人可以适合这个角色了,当时自己有点软弱,不想受这个苦、这个累,但我想家应该支撑起来,进家门时,抹干最后一滴眼泪,压抑悲伤情绪,去安慰母亲。 在当地,做孝子7天7夜不能洗脸,我想一个人陪陪我父亲,当天晚上在父亲灵前是自己人生中思考最多的一个晚上,一个男孩转变成为了一个男人,我该怎么样面对这个家庭,这个企业? 尤其是在董事长的人选问题上,我没太想好,我不一定非要当这个董事长,五叔、六叔、辛书记,无论是他们谁来做这个董事长,我都十分愿意,开了3次家庭会议,一切都是从企业稳定的大局来考虑的,我是我父亲生命的延续,我已经认定了挑起这个担子,挑起来就将无怨无悔,这段时间我开始对董事长这个位子有了自己的理解。 董事长就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,总经理是一个企业的职业经理人,一个管理企业内部事务的人,自己在尽力学习怎样做一个称职的董事长,在中国30%时间是从决策者角度出发考虑 问题,70%时间在应付朋友,被琐碎的事件缠身,对我来说,就像一张白纸,由自己去描绘。 自己可以脱离这个圈子,我看到,小作坊,一些小公司是以厂长、董事长为核心,蜕变之后,是靠团队精神,员工与董事长将站在同一个圆的圆周上,是同 一个起跑线。 最高境界,董事长站在企业外面,以旁观者去分析,作为一个企业的教练,完全出来后,公司就垮了,爷爷下令,2年之内兆会不能表态,我爷爷是把我当作孩子来看,为了海鑫集团的发展考虑。 一些事情是没有回转的余地的,这是对我疼爱的一 种方式,变相地去鞭策我尽早的成熟起来,以前,现在,将来,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压力,9000多人等着我开饭,他们的生活问题怎么办? 当时想读国际贸易、金融学,父亲认为国际贸易、金融学虚,让我读“企业管理+市场营销”,这样可以选择更多的学科,偏重金融,这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掌握。 作为高级管理人员,需要多方面了解知识,他不希望我成为专才,那时候思考的很少,因为我本人是不认同国内的一些观点,对中国一些企业普遍性的认识,还没有把海鑫结合在一起考虑。 在澳洲学习的是双学位,企业管理+市场营销,回到国内,面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差异, 中国企业家们每天面对的是很多看似与企业无关的事务,去面对、去接受。 有些事情你是变不了的,如果真想把企业做强、做大的话,就应该把相关的每一件事情做透、做好,这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,跟我以前的生活完 全不同,一个新的我,但是这个新的我不是说被逼出来的,是虚拟的,而是一个真实的我,因为我是跳过一个台阶。 我现在有两个责任,一是照顾我母亲,在我家,我要挑起这个担子 ,二是这个公司是我父亲的,我不能让父亲的产业败在我的手中,如果真有灵魂这回事的话,我做不好,是无法面对我父亲的 ,再说,现在有利的因素这么多,如果做不好,只能觉得自己无能,作为一个男子汉,我要挑起自己父亲的担子。 |